“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11-22 15:38:41

图片


发布人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晓勇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成海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  雄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11月22日上午9:30,市政府新闻办、市科技局联合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勇介绍市科技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重大部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根据市直单位参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安排,今天召开我市科技创新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市科技局,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注九江科技发展、支持科技工作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一整个篇章专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面对党的二十大赋予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我们科技部门要全面贯彻大会精神,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九江建设,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下面,我重点介绍三个方面内容:


一、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强国”“创新江西”部署,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努力“强弱项、补短板”“扬优势、塑特色”“推改革、促创新”,实现了科技主要指标稳步提升、重点工作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今年九江市科技局被推荐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共125家、全省共4家),目前正在科技部网站公示,有望近期获批,将实现我市科技系统历史性突破。


一是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55.36亿元,同比增幅13%,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较2017年增长4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0.78%提高到2021年的1.48%,增加0.7个百分点。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省实现位次前移,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升。


二是科技创新格局加速成型。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5个,省级科创城1个、高新区2个、创新型县(市、区)2个。其中,九江共青城国家级高新区、九江修水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先后获批;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被列为江西省十大科创城(数字经济)之一。各县(市、区)“至少一平方公里科创园”建设深入推进,成为县域创新新高地。全市“一南一北”“一县一园”区域创新体系基本成型。


三是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夯实。全市共建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359家,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121家、市级216家。江西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引进共建新型和高端研发机构50余家,其中,获省认定引进共建高端研发机构2家、新型研发机构7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组建省科技协同创新体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


四是科技型企业快速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75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三;获批全省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3家,瞪羚(潜在)企业24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62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五是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近五年累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0余项,承担省、部科技计划749项,获资助经费3.87亿元,参与国家科技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0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6年的3.63亿元增至2021年的30.43亿元,增长7.5倍。


六是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制定出台《九江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九江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对研发投入、高企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等进行政策奖励。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建成运行九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技项目申报“无纸化”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全市“科贷通”规模达8.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48亿元,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全市281名省市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举办科技助力脱贫攻坚、赋能乡村振兴、抗旱救灾等系列活动,被列为全市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情况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局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制定学习方案,精心组织安排,创新方式方法,迅速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一是全面系统学习。通过领导班子带头学、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干部职工全面学,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局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班子领导集体学习研讨,坚持以上率下,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局系统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学习,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二是广泛深入宣讲。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科室负责同志,结合重点科技工作、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帮扶等,深入县区、园区、社区、高校、院所、企业和乡村,组织开展“学精神、优服务”“学精神、当模范”“进农村、入社区”等系列宣讲活动,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讲准、讲透、讲实,让科技工作者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三是积极主动调研。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题调研部署,我局组成调研小组,采取总结分析、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认真撰写《学习贯彻党的二大精神科技创新专题调研报告》,有针对性提出了贯彻落实措施和建议。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措施


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强国”战略部署,对标省委“创新江西”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创新九江”建设,努力开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一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部署,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精准高效政策支持体系;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加大科技计划支持力度; 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奖补力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推进科技人才、项目、机构“三评”改革,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大科研自主权; 加强科技监督、科技伦理和科研诚信管理,开展为基层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


二是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攻坚行动。积极融入鄱阳湖国家自创区和全省“一核十城多链”创新布局,大力支持共青城国家高新区做大做强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加快发展,跟踪推动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和国家天文台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九江学院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船九江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大力推动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在九江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全力支持九江高校、科研院所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坚持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工作的“头号工程”,出台新一轮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工作方案,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抓好企业主体、培训辅助、政策宣传、考核奖励等措施,深入挖潜已有研发活动主体,不断壮大研发投入纳统规模,做到研发经费“应统尽统”。计划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每年增长15%以上,到2025年与全省同步达到占GDP比重同等水平。


四是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强攻行动。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高升规”,独角兽、瞪羚企业倍增和“清零”,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和重点科技型企业示范培育行动,扎实做好企业申报培训和指导服务,协调落实税收优惠、培育奖励等支持政策,力争“十四五”全市独角兽、瞪羚企业达到8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


五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攻坚行动。聚焦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及氢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整合创新力量和资金,实施“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形式,力争取得一批牵动性、集成性、标志性产业和技术成果。


六是实施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攻坚行动。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市县两级科技部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人才新政20条》,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招引培育力度。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做大做优“科贷通”等科技金融服务品牌,不断拓展企业覆盖面和受益面。聚焦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生态文明等领域科技创新需要,组织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举办好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总之,全市科技管理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谢谢大家!

图片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市科技局将“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请问目前我市加大全市研发投入工作有什么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的关心!全社会研发投入是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省、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作为科技工作“头号”工程加以推进,研发投入指标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积极向好的势头,2021年度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55.36亿元,总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三,同比增幅13%。今年以来,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由分管副市长组织召开了全市推进会议,制定出台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落实奖励补助政策,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总量和增幅有望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省、市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每年增长15%以上,到2025年与全省同步达到占GDP比重同等水平。具体来讲,就是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实施强基行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强化财政科技经费引导作用,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以项目实施为纽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实力,不断壮大研发投入创新主体纳统规模。二是实施提质行动。会同统计、税务等部门加大对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辅助账账目归集的培训与指导,规范科研项目管理,做实做细研发基础工作,提升统计填报质量,做到“应统尽统”。三是实施激励行动。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高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修订完善我市研发投入奖补制度,市本级每年安排500万元对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奖励,并引导县(市、区)制定落实相应奖励政策。过这一系列强攻行动,不断提升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和质量。


问:

优化营商环境是今年省、市“一号改革工程 ”,党的二十大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对此也专门进行了部署,请问科技部门如何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科技领域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围绕省、市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部署,市科技部门主要采取了“四化”协同措施。一是科技改革“高效化”破难关。针对科技服务主体科研技术和政策兑现难题,围绕九江市8大重点产业,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共有9家技术需求企业和揭榜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市本级科技专项经费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技术攻关,将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近亿元,有效帮助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需求问题。针对政策兑现程序繁琐问题,积极主动对接“惠企通”服务平台,对已梳理出的7项惠企事项进行了全流程配置,并同步到惠企通政策专区,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查询、一网兑付、直达企业,在市直单位中率先通过该平台将604万兑现给33家企业。二是科技监督“规范化”筑防线。将科技监督作为规范科技活动的重要抓手,不断筑牢科技廉洁防线,成立了市科技局科技监督领导小组,聘请了特约监督员,今年以来对1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项目、24个省级现代农业专项、14个省级“一村一品”等项目进行了全流程监督把关,初步建立了“一表一图一册”的制度体系。三是科技助企“精细化”优服务。着力在科技企业培育、金融科贷支持等方面提供精细化服务。联合税务部门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坚持与合作银行举办科技金融入园入企培训活动,并邀请专家上门指导。截止目前,市、县安排风险补偿金总额4300万元,撬动银行资本8.6亿元,今年以来为83家企业发放贷款2.3亿元,大大减缓企业压力。四是科技减负“便民化”提效能。搭建助企便民的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能。简化县级科技部门填报环节,“点对点”开展申报服务。投资600万元建成运行九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专家评审答辩及视频会议系统,搭建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和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系统,实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材料申报“无纸化”、材料审签“电子化”,切实提高申报质量和成效。

问:今年我市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有什么做法,成效如何?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创新主体培育工作的关心!围绕培育壮大全市创新主体,全市组织实施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强攻行动,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位推动,方案先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市领导高位推动该项工作,以九江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了《2022年全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强攻行动方案》,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高升规”,独角兽、瞪羚企业倍增清零,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重点科技型企业示范培育等四大行动,同时,通过科学研判和深入挖潜,指导县(市、区)制定了本地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年度指导性任务。二是部门联动,培训提质。加强与市税务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印发《关于推进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量质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紧盯一个目标任务、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建立一个联动机制、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完善一套工作方法等“五个一”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全市高企申报推进会、高成长性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推进会,举办县(市、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培训班14期、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专题及线上培训班2期,通过培训辅导,有效提升了我市高企、高成长性企业申报数量和质量。三是市县互动,督导帮扶。加强对县(市、区)的督导帮扶,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下发《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有关工作情况的通报》和《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口库情况通报》,分片区对全市各县(市、区)科技型企业培育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围绕年度目标,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分析,与县(市、区)科技部门面对面交流,共同推动解决科技型企业培育中的难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推荐申报独角兽和瞪羚企业83家,是我市推荐申报高成长性企业最多的一年;今年第一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16家,第二批99家正在申报;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62家,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问: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请问市科技部门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有哪些动作?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我局立足自身职能,将科技特派员与推进乡村振兴相融合,组织实施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被列为全市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一是落实科技特派员供需对接。根据各(县、区)对农业科技需求,全市选派281名省市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服务,覆盖了全市除12个县(市、区),开展各类科技特派员(团)服务活动160余次,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点对点”“面对面”向企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种养殖户等提供农业技术、解答科技难题,真正做到送服务到家、送科技进门。二是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制定了2022年科技下乡活动方案,先后组织科技特派员在柴桑区、濂溪区、庐山市、共青城市等地,举办林下经济、茶叶种植等一系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现场活动以及线上赋能对接会,各县(市、区)同步举办科技下乡活动60余次,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三是助力农业抗旱保产保收。动员组织科技特派员等农业专家,采取深入现场、网络连线等方式,积极投身科技减灾、防旱减损、秋种保产工作当中,特别是在我局定点帮扶的都昌县十方村、共青城市跃进村,投入经费6万元帮助缓解旱情。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为助力农业抗旱保产保收,共派出科技特派员161人次,服务带动受灾农户5497户,为受旱灾地区推广新技术57个,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41人,帮助挽回经济损失7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