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市人社局专场)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10-11 14:40:46

图片

发布人


市人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沈红玲


市就创中心二级调研员

黄起成


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

吴晓梅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10月10日下午4:00,市政府新闻办、市人社局联合召开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市人社局专场)。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发布会现场


市人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沈红玲介绍九江人社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人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十年来,我们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基固本、改革创新,人社事业全面发展、不断进步,为助推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突出就业优先,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就业稳,则家庭稳、社会稳。十年来,我们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增加61.2万人,2021年末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8%,好于全省控制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明显,全市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由68.7%上升到81.2%。我市就业工作保持全省先进,连年获得全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表扬。


    致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创业实体日趋壮大、创新动能日趋充沛、创造活力日趋显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由十年前不足10亿元,到2021年突破25亿元大关。全市共建成省、市、县三级创业孵化基地53家,入驻创业实体3316个,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一批优秀项目和选手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创业大赛奖项。


    强力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帮扶重点人群实现就业。全市各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年平均组织招聘活动近400场次,帮助4050困难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多渠道就业,市本级公益性政府购岗补贴增加到人均900元,十年增长125%,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人力资源服务业提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2021年末,全市5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5312家用人单位、15.63万人次劳动者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56.78亿元,税收8.0亿元。


    全力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确保各项政策在人社部门落地生效。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帮助全市13.2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坚决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重大决策,帮助1.8万名禁捕退捕渔民“弃船上岸”,实现转产就业。我们以空前力度应对“非常之疫”,及时出台一系列人社惠企纾困政策,在全省率先执行一般企业稳岗返还“免申即享”。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免申即享”方式为7394家企业发放稳岗资金7731.4万元,为各类实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亿元,落实各类就业补贴(补助)资金367.8万元,惠企303家企业。


    坚持民生为本,推动完善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具有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建机制、兜底线、织密网,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推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参保全覆盖。养老保险基金实现全省统收统支,完成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伤康复保险、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等创新做法得到人社部肯定。


    社会保险覆盖体系不断充实。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47.7万人、62.9万人、37.6万人,较十年前分别增长356.5%、405.4%、4.7%,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210余家,服务人群500余万人。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升。我市连续18年调整企业退休养老金标准,人均养老金达每月2529.78元,增长97.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累计涨幅160%,失业保险金标准增长231%,工伤保险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增长117.4%,生活护理费增长173.4%。


    社会保险惠企力度不断增强。十年来,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综合缴费比例由22.8%降至16.8%。特别2020年疫情以来,我市全面落实社保降费减负政策,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社会保险缴费达23.7亿元,切实帮助数万家参保企业渡过难关。


    实施人才战略,推动形成更具创造活力人才环境。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十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扎实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类人才”的引、留、育、用工作,全力打造了长江经济带重要人才高地。


    人才发展机制更加完善。贯彻落实市人才新政30条和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人才聚焦高地若干举措20条,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措施23条、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等系列人才政策举措。2019年,整合人社系统各类资金,设立人才发展基金3亿元,专项用于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目前已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2亿元。


    人才交流成果更加丰硕。成功打造“才汇九江”人社引才品牌,常态化开展高端人才交流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十年来我市直接考核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520人,其中博士382人,单个年度引才规模增长近5倍,引才总量保持全省设区市前列。


    高端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全市共有专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40.94万人,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9家、留学人员创业园6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3个,新增技工院校6家,评选推荐产生了一大批以享受国贴、省贴、市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和赣鄱工匠为代表的高端领军人才。高规格成立九江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填补了我市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集聚交流载体的空白。


    人才人事管理更加高效。全市2497家事业单位、8.8万余名工作人员,全面纳入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圆满完成多项国家级人事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拓展职称评价制度改革,打通企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率先在全省将贯通范围从工程领域扩大到其他领域。十年累计公开招聘2.5万余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2857人,为我市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乡村事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全市人事考试参考人数规模由2012年3.5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11.8万人次,增长240%;我市人事考试量化考核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获得“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


    注重标本兼治,推动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十年来,我们强化底线思维,着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努力营造了规范有序、互利共赢的和谐用工环境。


    深入和谐关系创建。连续开展“和谐劳动、幸福江西”九江三年行动和劳动关系“和谐同行”提升三年行动,规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以上。成功推荐晨光新材料、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


    推动仲裁调解建设。强化我市基层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市各县区均打造标准仲裁庭,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20余家、培训调解员150余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全面铺开。推广“互联网+调解”平台使用,全面推行“智慧仲裁”信息系统应用。十年共受理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案件达2.38万件,涉案金额4.47亿元。我市仲裁结案率、调解结案率位居全省前列。


    维护用工合法权益。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全面落实“两金六制”。有效推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典型案件公示、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累计检查用人单位3.8万户次,为8.8万人次劳动者追讨工资9.1亿元。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获得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市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忠诚践行新时代人社职责使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绘就民生底色,厚植幸福底蕴,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助力高标准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请问我市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如何?如何在疫情反复、国际形势的冲击下,实现稳就业目标?


市就创中心二级调研员黄起成回答记者提问


答:近年来,我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各项指标稳。今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36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1.8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948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5.21%;困难群体就业474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4%;新增零就业家庭3户,实现零就业家庭就业3户3人,实现动态清零;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659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6.77%,其中省内新增转移351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7.10%。二是就业市场稳。十年以来,通过村头宝终端、网络直播带岗、微信公众号、九江就业创业网、电信IPTV数字乡村等多种平台,实现线上岗位动态更新和活动广泛迅速宣传,线下现场高效匹配和人岗对接,整合线下线上资源,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今年,我们先后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赣就有未来”百县直播带岗招聘专项活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截至9月底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555场,参与企业7123家次,发布岗位信息31.16万余个次,达成就业意向6.7万余人。三是重点群体稳。今年以来,已全面完成2021届九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5645人,对2022届九江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认领率达85%,并持续对应做好跟踪服务;截至9月,全市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1220人,全市公益性岗位吸纳的乡村振兴帮扶对象13391人,其中人社部门开发管理的公益性岗位吸纳的乡村振兴帮扶对象5971人。


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增多、就业岗位增量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存在,稳就业、保就业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从整体看,我市经济长期向好、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工业发展后劲足、带动就业能力强、大众创业氛围浓的主基调没有变,这为做好全市就业工作奠定了的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推动就业举措落实落细落地,在狠抓政策落实稳就业、聚焦重点群体保就业、强化技能培训促就业、扶持创业带就业、优化服务扩就业等方面集中持续发力,确保我市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问:

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作为我市重要人才工作主管部门,请问,这十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什么工作亮点?


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吴晓梅回答记者提问


答:过去十年里,我局人才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靶心来抓,打破引才固有模式,创新引才途径,成功打造了我市“才汇九江”引才名片。十年来,引才方式由过去组织参加全省引才活动为主转变为以自主举办赴省外引才活动为主,自带考官和岗位外出引才,实现了服务关口全面前移;外出引才频率由之前一年一次增加至一年两次,进一步满足了用人单位的引才需求;引才范围由之前的市本级扩大到现在的市、县两级,同时同向发力,实现了赴省外引才单位的全覆盖。


近些年,围绕我市数字经济、新材料、新动能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多次组织广大企事业单位赴武汉、长沙等地“双一流”高校,先后举办了多场“才汇九江”系列公开引进急需紧缺及高层次人才招聘会,进一步满足了我市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了人才来浔创新创业的吸引力。仅2021年,共组织参加和自主举办的引才活动场次共计1376场,新增引才人数4086人,引才活动场次和引才人数稳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积极推进“才汇九江”跨江人才合作,拓宽人力资源线上引才交流渠道,同时设立企业引才“伯乐奖”,对招才引智成效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问:十年以来,我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了多少,我市企业养老社会保险待遇实现了怎样的提升?


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吴晓梅回答记者提问


答:十年来,我市积极开拓全民参保新局面。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稳步迈向人员全覆盖。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全市17万余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制度。同年开始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工业园区、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为重点,及时掌握各县区应参未参状况,不断完善协调通报机制,以项目化、清单化实施参保扩面行动,做到边督办、边协调、边促进。按照“不拖一天、不漏一人、不少一分”原则,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100%。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养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5.47万人、62.92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269.8万人、50.47万人,分别增长356.54%和405.38%。2012年至2022年,我市连续十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养老金从1282.58元提高到2529.78元,增长了97.24%。我市企业养老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同步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