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市工信局专场)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10-10 14:39:24

图片

发布人


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

娄  琦


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方保平


市工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

周  康 


市工信局投资计划科科长

邹  钰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10月9日下午4:00,市政府新闻办、市工信局联合召开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市工信局专场)。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发布会现场


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娄琦介绍九江市工业经济十年来的非凡成绩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九江工业这十年的情况。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九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十年,是九江工业克难前进、转型提升的关键十年。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围绕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万亿临港产业带重要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按照“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以“四新一优”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型工业重镇,奋力谱写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辉煌嬗变。具有九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千亿产业从无到有,2021年,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钢铁有色等五大产业全部过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由2011年的21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430亿元,是2011年的3.4倍,列全省第二;全市实现利润总额由2011年的11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06.3亿元,是2011年的6.4倍,列全省第一。全市完成工业税收连续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2021年达225.2亿元,是2011年的2.5倍,列全省第二;规上企业数量连续突破1000户、2000户大关,2021年达2034户,是2011年的2.7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3.4%。2021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6.6:47.8:45.6,其中工业占GDP比重为42.7%,比全省高出7.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超过50%。


    这十年,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大”的特色更亮。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大、项目为王”的理念,持续开展“工业项目大会战”,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到达产一体化有序无缝推进。五星纸业、赛得利、生益科技、心连心、科翔电子一期、巨石二期、德福科技二期、中粮粮油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天赐高新2017年问鼎全球第一大电解液厂商,今年再次投资100亿元,建设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基地项目,可形成年产电解液85万吨的供应能力,产值将突破400亿元。企业培育全面加快。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养。截至2021年底,全市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2户,营业收入过50亿元工业企业6户,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3户;国家级单项冠军1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3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7家;上市工业企业2家,欧克科技、德福电子国庆节前经IPO过会。园区集群逐步做大。分类推进园区产业提能升级,重点打造国家级主题产业园、省级主题产业园,实现“一园一主业一特色”。全市共有国家级园区2个,重点省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9个,建设标准厂房973.5万平方米。工业园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总额从2011年的1800亿元到2021年的6322亿元,是2011年的3.5倍,列全省第2位。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打造“一都三基地”,省级产业集群总数达到14个,跃居全省首位。


    这十年,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强”的底色更厚。科技创新动能强劲。不断加大科创平台拓展力度,全力夯实“一南一北”两大创新平台和各县(市、区)一平方公里科创园。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设创新平台(载体)211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65家、市级1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市级产业研究院7家。去年举办的江西省“天工杯”工业设计大赛上,乔扬数控获大赛唯一金奖,全市获奖数量列全省第一。德福科技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的4.5微米锂电铜箔等产品研发成功,已获得90项专利授权。产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九江工业发展强引擎。两化融合赋能强基。以“两化融合”为抓手,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努力实现从“九江制造”向“九江智造”跨越。截至目前,建成了全国首批“双千兆”城市,全省首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省第二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新建5G基站5865个,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突破1000万。星火有机硅“基于5G全连接的星火有机硅智能工厂”获评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为江西省唯一;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制造基地,20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量全省第二位;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数39家,列全省第四位;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区1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5家,均列全省前列;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2745家。绿色发展步履铿锵。坚决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绿色成为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2家、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3个,省级绿色园区6家、省级绿色工厂21家,评选出55家市级节水型企业,成功创建省级水效领跑者1家、省级节水标杆企业9家、省级节水型企业25家。


    这十年,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优”的成色更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设立每年1亿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进行专项扶持。2018年,九江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综合试点唯一地市。2021年底,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对我国95个老工业城市(地级市)的转型升级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和评估排名,我市列第12位、全省第1位。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积极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四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成功创建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数量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10家,潜在独角兽和种子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潜在瞪羚企业27家。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7.4%、31.7%、2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33.0%,在全省排第2位。数字经济高标迈进。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以“1+2”产业赛道为主攻方向,全面打响“工业互联网、数智新九江”品牌。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主战场,打造九江经开区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数智集聚区”、柴桑区以VR、AR产业为代表的“数字街区”、瑞昌以半导体照明为代表的“光电之都”。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共青城成功获批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427.1亿元,占GDP比重达38.2%,均列全省第三位,较2020年前进三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主战略,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冲锋姿态、干则必成的决心势态,打好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片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近十年来,全市通过持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请问九江工业的发展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为推进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强攻产业,先后实施了工业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工业总量快速壮大,全市工业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比重越来越大。十年来,全市工业主要指标占全省份额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430.3亿元,列全省第二,年均增长11.0%,占全省比重16.9%,比2011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用电量201.9亿度,列全省第一,占全省比重17%,比2011年提升了5.4个百分点。二是发展质量越来越好。十年来,工业发展效益水平逐步提高。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706.3亿元,列全省第一,年均增长17.6%,占全省比重22.6%,比2011年提升了12.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税收225.2亿元,列全省第二,占全省比重15.9%,今年全年工业税收总量有望回归全省第一。三是追赶势头越来越强。十年来,九江工业持续发力,加快工业赶超步伐。从省内兄弟地市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工业营业收入)与省内第一(南昌)的比率由2011年的66%缩小到2021年的96.2%;从长江中下游同类城市看,工业总量在沿江五个同类城市(宜昌、岳阳、九江、芜湖、扬州)中逐步实现进位。


问:

近年来,九江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九江,作为江西的经济大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始终将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摆放在头等大事、关键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地位。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齐头并进、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融合应用。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427.1亿元,占GDP比重达38.2%,均列全省第三位,较2020年前进三位。先后建成全国首批“双千兆”城市,全省首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省第二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二级节点。共青城市、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九江石化、星火有机硅、巨石集团九江公司、德安万年青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数字化转型全国性示范标杆,先后有20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6家企业被评为“5G+工业互联网”示范。5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 307家企业实现深度上云,432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98%,各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


下一步,九江将重点瞄准保持全省前三,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6%以上,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以上的目标,集中优势资源做深做细“1+2”产业赛道( 1”为电子信息赛道,“2”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赛道),全面打响“工业互联网、数智新九江”品牌,努力将九江打造成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重要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先行区、场景应用推广先导区、数字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成为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问:听了介绍,十年来我市的工业项目建设也取得了不少成绩,那么也想了解一下,工业项目建设有了哪些新变化?


答:感谢您对我市工业项目建设工作的关心,十年来,我们始终将工业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在项目建设上的变化我想主要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1.工业项目成为投入的主领域。十年来,全市的工业重大项目从2012年的三百余个到现在(截至今年8月)的561个。今年1-8月,全市工业固投占全社会固投的比重为63.7%,比全省高12.3个百分点(全省占比51.4%)。十年来,相继推动了九江石化炼化一体化、德福科技高档电解铜箔、九江天赐锂电池电解液、赛得利纤维素纤维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工业投资结构有了新变化。十年来,我们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投资结构优化。一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牢牢抓住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省级唯一综合试点地市机遇,推进石油化工、建材、钢铁、纺织服装、绿色食品、船舶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了巨石玻纤、奥普照明、善水科技、星火有机硅等一大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示范引领性和成长带动性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企业。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发展,今年我们成立了市工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县优势主导产业中的头部企业,更有力地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我市工业产业领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工业项目推进有了新抓手。我们创新组织形式,制定出台了《九江市“项目大会战”工业专项行动方案》,从项目招引、项目谋划、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督促管理五大方面发力。我们通过项目集中开竣工、千个部门帮千企、专题协调推进会等多种积极推进措施,全力搞好项目的服务和推进工作,持续掀起项目建设攻坚热潮。同时不断加强要素资源配置,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对项目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强化跟踪服务、加大奖励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