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专场)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10-10 14:38:47

图片

发布人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泽浔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罗  峰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黎咏华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金士海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10月9日下午3:00,市政府新闻办、市财政局联合召开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专场)。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发布会现场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泽浔发布十年来九江财政改革发展变化和成就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与各位记者朋友见面,与大家分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九江财政改革发展变化和成就。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财政局,对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大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向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九江财政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九江财政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十年。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坚强财政保障。


    十年来,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财政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随着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九江财政收入也保持了较快增长,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2-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1亿元增长到292亿元,总量增长2.9倍,年均增长11.9%,总量稳居全省前三。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扩大,2012-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98亿元增长至625亿元,总量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1%。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瑞昌市、开发区、湖口县、共青城市和永修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其中,瑞昌市收入总量进入全省十强县,湖口县、共青城市和永修县收入总量进入全省二十强县。


    十年来,我们围绕中心、聚焦重点,财政服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全力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统筹财政资源,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12-2021年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158.81亿元,累计拨付项目建设资金195.22亿元,2015-2021年,全市向省级争取新增债券资金595.43亿元,重点投入卫生健康、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乡村振兴等领域,有力保障了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航运中心建设等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的产业和民生项目需要。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为核心,严格落实国家大规模实行减税降费等税费优惠政策,2018-2021年全市累计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402.64亿元。充分运用“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政府融资担保”“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政府采购贷”等财税金融政策,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累计撬动超过1500亿元资金,惠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人 110万户(人)。大力推广PPP模式,全市纳入PPP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库的项目36个,总投资额约374.24亿元,其中,政府拟出资7.5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66.68亿元,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动力和活力。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惠及供应商超万家,免交保证金超亿元。


    十年来,我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改善民生达到了新水平。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十年来,全市民生支出累计达到3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一直保持在80%左右,年均增长11.7%,落实省、市政府每年组织实施的民生实事工程,解决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12~2021年,下达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衔接推进补助资金56.07亿元,年均增长19%。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县、省级贫困县都昌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市34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积极探索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2021年整合涉农资金项目87个,资金总量13.48亿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2-2021年,全市节能环保支出累计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7.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近2.5个百分点。积极探索建立流域补偿机制,及时分配下达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市统筹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9.15亿元,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十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财政管理改革开创了新局面。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改变“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破除支出固化格局,对全市所有预算单位实现零基预算“全覆盖”。推进城区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放水养鱼”、完善财政体制等举措,增加县区可用财力,增强基层保障能力。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四本预算”有效统筹衔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硬化支出预算执行约束,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2012年的10.8%下降为2021年的9.3%,下降1.5个百分点。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2015-2021年,市本级累计盘活、收回存量资金77.2亿元。严控“三公”经费支出,2016年以来,全市三公经费年均降幅达7.62%。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了以“1个实施办法、1个工作方案、若干配套办法和操作细则”为框架的“1+1+N”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历年来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44.45亿元。不断提高财政评审质量和效益,2012-2021年全市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3.04万个,平均审减率11.2%,节约财政资金218.69亿元。提升财政监督效能,创新监督方式,运用“互联网+”模式,上线运行九江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上榜省政府第六批及时奖励名单。建立健全以地方政府债务动态监测机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定期评估预警通报机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等为框架的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推动财政简政放权,落实“放管服”改革,全市行政事业行收费事项由103项减少到57项,持续优化会计服务,在共青城市设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考试九江考区第二考点,为考试合格考生免费邮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确保考生领证“一分不花、一次不跑”。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九江财政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英明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上下同心、矢志奋斗,也得益于包括新闻界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大力监督。在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财政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锐意开拓进取,忠诚履职、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稳住经济大盘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促进九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财政贡献。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图片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运用财税金融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峰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运用担保、贴息、保险、债券等金融工具,财金联动聚合力,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先行军”作用。


一是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市自2014年开始实施“财园信贷通”融资模式,由财政、园区、银行合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的流动资金贷款。2014-2021年,我市“财园信贷通”累计发放贷款470.6亿元,惠及全市1万余户中小微企业,累计为企业减负利息支出6.14亿元。其中2021全年放贷36.94亿元,为760家中小微企业减负利息支出4822万元。为服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照“财园信贷通”,我市又积极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2014年-2021年,全市累计发放贷款64.91亿元,截至2021年累计贷款余额64.83亿元。


2020年底经市政府批复,市财政还全额出资3亿元设立九江市融资担保公司,专门负责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政策落地和省“财园信贷通”业务转型工作。该公司2021年4月正式开展业务以来,全力参与和推动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共同参与的业务联动和“五级”风险分担机制。2021年顺利完成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四项通报评价指标位居全省第一,高效创新服务逐步形成“九江品牌”。截至2021年,市融担公司为全市1853户经营主体提供“免抵押、低费率”贷款担保36.5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4.81%,低于江西省5.2%、全国6.01%的同年平均水平。


二是撬动金融资源,帮助市场主体强活力抗风险。十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足额安排、及时下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奖补及担保基金资金,鼓励和引导地方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截至2021年,累计下达中央、省级和市级财政创业担保贷款补贴资金逾11亿元,推动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2.42亿元,直接扶持创业人数12.71万人,带动就业人数68.78万人。十年来,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我们坚持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的预算、筹集、拨付、管理和结算等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保费补贴资金监管机制,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不断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切实助推地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截至2021年,我市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规模10.1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到845.91亿元,累计向26.83万受灾农户赔款9.3亿元。


三是运用政策工具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灵活运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这两个政策工具,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截至2021年,我市纳入全国PPP管理库项目36个,总投资额约374.24亿元,其中35个项目已落地实施,落地率为97.2%,高于全省平均落地率。政府方拟出资7.5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366.68亿元,为全市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撑。自2015年全省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以来,截至2021年,我市共向省级争取新增债券资金595.41亿元(其中专项债券442.21亿元、一般债券153.2亿元),主要用于卫生健康、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落细稳市场主体和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推动财政资金政策更加靠前发力、更加精准有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问:

我市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请问市财政是如何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支持保障?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咏华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履行财政职能,坚决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加大财政投入, 强化保障促进污染防治。近年来,市财政一直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重点污染领域的治理投入,全力支持打好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大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各级财力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努力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切实保障污染防治工作所需经费。2012-2021年,全市节能环保支出累计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7.2%。仅2021年,市级财政就新增安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4000万元,主要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


二、加力争资引资,突出重点促进污染防治。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找准上级资金支持方向,全力争取财政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比如在水污染防治领域,2018年,九江市成功入选全国黑臭水体示范城市,分三年获得了共计6亿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奖励资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九江构建了一条“以共建共治为主线,以城水共融为导向、以系统治理为核心、以长治久清为目标”的治水路径,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做出了实效。另一方面,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污染防治相关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中,我市涉及节能环保和污染防治项目总计23个,累计拟投资额为281.53亿元。政府拟出资约14.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约267.03亿元。项目涉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行业领域。


三、加强制度建设,着眼长远促进污染防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财政部门联合主管部门出台了《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九江市生态环境领域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注重资金绩效管理与结果运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积极探索建立流域补偿机制,及时落实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积极签订流域补偿协议,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0个县(市、区)实施了流域补偿,已累计签订了9个流域补偿协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和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监管,加强绩效管理,注重政策引导,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支持写好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九江篇章。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市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请问,我市财政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哪些硬措施、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士海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对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出实招、求实效,为我市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保障,在做大总量上持续发力。这十年我市财政支农投入持续增长,全市农林水支出由2012年的35.4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6.4亿元,总量翻番,年均增幅11.54%。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衔接推进补助资金累计56.07亿元,年均增长18.97%。


二是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在拓宽筹资渠道上形成合力。我市财政部门积极探索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建立了“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模式。2021年全市共整合涉农资金项目87个,资金总量13.48亿元。修水县创新性地制定“八个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模式,确保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6.4亿元的资金需求。同时,我市积极落实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拓宽农业农村投入渠道。2021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达15.7亿元,占土地出让收入的5.6%。


三是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在突出关键环节上精准用力。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建设等乡村振兴战略核心,重点财政支农投入。近年来,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设立的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都稳定在2.6亿元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资金达0.8亿元以上。在推进生态宜居建设方面,重点支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重点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大力支持发展“两茶一水”等具有九江地方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加快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推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突出支持市级重点帮扶重点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十年浇开幸福花,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市财政部门履职担当,积极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修水、都昌二个贫困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34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6.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累计建成新农村点21679个,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由一处美处处美、由一时美向时时美、由环境整治向长效管护不断纵深推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0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累计建成了1个国家级、38个省级、16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问:财政支持民生领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做法?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峰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为民理财、为民用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民生之利,增民生福祉,聚焦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建设幸福江西等民生行动,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我市多项民生工作如工伤保险市级统收统支、搭建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等,均走在全省前列。十年间,全市民生支出稳步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我们主要做法有:


一是高位推动,构建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全面建设幸福江西专项工作组,市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各市直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高位推动各项任务实施、台账销号,并将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建设幸福江西与市县综合考核工作相结合,强化激励约束。同时,连续多年将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来抓,着力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做大财政“蛋糕”,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十年来,我市民生支出累计支出3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左右,年均增长在11.7%,其中: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农林水等领域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1.4%、34%、20.8%、10.8%、12.2%、20%和10.3%。


三是开展票决,汇聚代表民意。为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多年来我市认真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一方面,项目征集突出广泛参与,通过初步筛选、启动投票、专家评审、集体审定等环节,征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以及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民生实事项目。另一方面,项目选题突出精准精细,注重挑选以市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社会效益较为突出,且当年可以完成或者基本完成的具有可行性、普惠性、时限性的项目,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能够落地见效。


四是搭建平台,加强民生资金监管。为确保民生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我市在全省率先搭建九江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2020年1月开始运行,将全市个人补贴类项目和民生类资金项目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通过监管平台,群众和部门之间实现了查询、投诉、监管等双向互动,织密织牢民生资金监管一张网。截至2021年,我市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访问量达5026万人/次,累计发布个人补贴信息2880万条,累计金额156亿元;发布民生项目12万个,累计发布拨付金额177亿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朝着全面建设“幸福江西”目标奋斗,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惠及群众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