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07-21 14:31:25

图片


发布人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晓玲

市统计局核算科科长  何珊

市统计局工业科科长  蔡锦闽

市统计局投资科科长  汪奎

市统计局服务业科科长  康霞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7月21日上午10:15,市政府新闻办、市统计局召开202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发布会现场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晓玲发布和介绍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九江统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发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住、进好、调优”经济工作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有效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1926.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2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949.41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899.80亿元,增长4.4%。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畜产品供应充足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2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1.85万亩,增长3.7%;产量64.52万吨,增长5.5%。肉类总产量10.72万吨,增长9.9%,其中猪肉产量8.81万吨,增长15.5%。上半年末,生猪存栏101.49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9.18万头。上半年,水产品产量23.44万吨,增长6.4%,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9.92万吨,增长6.7%。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7%;股份制企业增长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6%;私营企业增长1.3%。分行业看,37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9.5%。其中,计算机通信业增长80.2%,医药行业增长43.6%,石化行业增长29.3%,化工行业增长10.2%。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9%、16.6%,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2.3、9个百分点。

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38.83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253.22 亿元,增长10.2%。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9%,制造业投资增长10.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6%。工业投资增长12.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5%,占全部工业投资的46.9%,占比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7.1%,其中,体育投资增长163.8%,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36.5%、25.6%。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501个,同比增加329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8.9%,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7.3%,拉动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网络销售较为活跃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47亿元,同比增长5.6%。商品性消费较快增长,商品零售额540.25亿元,增长5.9%。从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的商品零售来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其中,水产品类、日用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4.4%、32.1%、24.5%。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其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5.8%、28.9%、28.2%。网络销售较为活跃,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额18.26亿元,增长92.3%。

五、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利用外资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461.17亿元,同比增长33.1%,其中出口389.32亿元,增长36.5%;进口71.84亿元,增长17.4%。

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六、财政收支保持稳定,金融信贷增势平稳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4亿元,同比增长1.0%,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6.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93.5亿元,下降11.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1.3%;非税收入86.9亿元,增长18.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3.1亿元,下降0.2%。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民生支出26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重点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保护、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8.8%、18.4%、16.4%。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67.17亿元,同比增长12.0%,比年初增加549.8亿元,同比多增197.6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38.43亿元,增长15.1%,比年初增加413.86亿元,同比多增64.55亿元。

七、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31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9元,增长6.9%。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9%。八大类商品“六升二降”,其中交通和通信、衣着、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7.3%、3.3%、1.4%、1.4%、1.2%、0.5%;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下降0.5%、0.2%。


总的来看,随着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和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边际改善、平稳回升态势。同时应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挑战。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的工作要求,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大力度助企纾困发展、扩大有效需求、推进动能转换、保障改善民生,奋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努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图片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刚才,董局长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请问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晓玲回答记者提问

答: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增幅运行在合理区间。与全国、全省平均增长水平相比,我市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幅高于全国平均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4.2、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4.8、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5月)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9.9、8.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5、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4.3、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6、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


二是位次保持在全省前列。上半年,大部分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有8项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五。“1个第二”: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5月)增幅列全省第2;“1个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列全省第3;“2个第四”: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均列全省第4;“4个第五”: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列全省第5。而且指标运行的稳定性比较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全省第3,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全省第4,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全省第5。


三是成效表现为四个增强。①实体经济企稳向好,增长基础进一步增强。从农业看,生产形势稳定,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从工业看,生产稳中向好,主导产业增势良好,行业增长向好,重点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从服务业看,持续复苏回暖,全市运输、旅游、娱乐等行业逐步恢复。②内外需求协同拉动,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从投资看,投资增长势头较为强劲,重大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从消费看,基本生活类、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网络销售增势强劲,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额增长92.3%。从外贸看,对外经济稳健增长,进出口持续高位增长。③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增长质量进一步增强。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工业、投资结构均逐步优化;从新兴产业看,全市重点发展产业稳步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④经济环境持续改善,增长效益进一步增强。从市场主体看,活力迸发,1-6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48万户,同比增长80.5%。从三大收入看,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全面增长。从物价水平看,保持温和上涨,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问:

从刚才发布的数据看,全市上半年经济增长4.9%,实现了平稳增长,请问支撑4.9%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科科长何珊回答记者提问


答:上半年,全市GDP增长4.9%,与全省持平,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经济发展仍性不断增强。主要支撑因素有: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4.0:49.3:46.7。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市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提高0.3、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稳定性持续增强。


二是第一产业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比一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三是第二产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1 %,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仍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四是第三产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2.1%,比一季度高0.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上半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一季度,合计达66.6%,高于一季度16.9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增长2.9个百分点,是拉动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问:上半年,我市实施了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企业纾困增效,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半年过去了,这些政策措施效果如何?支撑因素有哪些?


市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科科长蔡锦闽回答记者提问

答: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住、进好、调优”的工作思路,紧盯“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 的目标任务,主动作为、应变克难,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密集出台惠企纾困政策。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势头持续发展,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省,稳居前列,实现“双过半”。


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平均0.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较去年同期前进4位。其中,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分三大门类看,1-6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8%,较1-5月收窄8.5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较1-5月回落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较1-5月扩大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4 个百分点。


政策措施成效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从增长速度来看,工业增速企稳回升,重点行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速为7.6%,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比一季度扩大2个百分点。上半年支撑拉动规模工业增长的行业达六成以上。37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59.5%。其中,计算机通信业同比增长8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7.0%;石化行业同比增长29.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36.4%;化工行业同比增长1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3%;医药行业同比增长43.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2.2%,四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同比增长3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5.4%,拉动增长9.1个百分点 。


从发展后劲来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一是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1-6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2.3个百分点,拉动增长5.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2.1%。其中,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86.5%、82.1%、54.0%和44.7%。二是装备制造业增长加快。1-6月,我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三是重点发展产业稳步增长。1-6月,我市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增速分别为34.6%、28.7%和17.2%。


总的来看,下一步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逐步消退,工业生产加快改善,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有利于我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问: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请问上半年全市投资运行有哪些亮点,扩大有效投资下一步如何持续发力?


市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科科长汪奎回答记者提问


答:投资是连接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关键变量,对拉动经济净增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半年,全市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一系列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重大项目集中落地开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提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8、0.3个百分点。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民间投资平稳增长,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加快,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增强。全市投资流向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趋势愈发明显,高质量投资的成色越来越足。


一是重大项目发挥引领作用。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共1501个,同比增加329个,完成投资增长8.9%,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39个,同比增加70个。亿元以上施工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8.9%,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7.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


二是社会领域投资不断推进。今年以来,全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布局一批公共卫生、教育保障、文化、体育和娱乐、环境治理等民生领域项目。上半年,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7.1%。其中,教育投资同比增长36.5%,卫生投资同比增长25.6%,体育投资同比增长163.8%。为做好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筹备工作,我市重点聚焦场馆设施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环境提升、体育运动设施提升等四个方面,建设省运会项目68个,其中场馆设施建设项目共有17个,总投资达41.2亿。


三是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8%,占工业投资的94.3%,占全部投资的62.1%,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8%,家具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4%。


四是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13.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8.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9倍,较去年同期加快219.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6.6%,水上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43.3%,道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34%。


尽管当前投资运行态势良好,但下行压力仍然存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工业投资结构不优、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下滑等问题应引起关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优质项目的带动作用,并在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完善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政府积极发挥作用,真正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将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力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两新一重”项目等落地建设,推动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问:服务业已逐渐成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请问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科科长康霞回答记者提问


答: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积极出台助企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和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服务业产业发展韧性凸显,行业恢复增长态势强劲,服务业充分发挥着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一是服务业总体运行稳健。


服务业稳增长态势持续。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9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占GDP的比重为46.7%,对GDP贡献率为42.1%。其中,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增长6.9%、6.7%、6.6%;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15.6%、6.4%、8.5%。


服务业投资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市服务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实现504.89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邮政业、水利管理业、体育业、铁路运输业投资增幅均超100%,拉动作用明显。


二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3.23亿元,同比增长24.5%,列全省第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4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呈现三大特点:


部分行业企稳回暖。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63.02亿元,同比增长26.3%,较1-4月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游览景区管理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面达68.8%,较1-4月提高6.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较1-4月提高9.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体育业营业收入增幅由负转正,较1-4月提高35.3个百分点。


服务业新动能加快释放。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今年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1-5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倍;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6.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9%。


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教育业、卫生业、社会工作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8、1.92、0.21亿元,营业收入增幅整体态势向好。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由负转正,其中家庭服务业降幅较1-4月收窄17个百分点;婚姻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保持在40%以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