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委《关于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决定》新闻发布会发布稿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16-04-20 15:16:52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工信委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决定》,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新工业立市战略,推进我市工业迈向中高端、形成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关于文件起草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我市紧紧咬住强攻工业这个重点不动摇,无论是实施“强工兴城”战略,还是推进“决战工业一万亿”战略,始终将主攻目标向工业聚集,将领导力量向工业集中,将优势资源向工业倾斜。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保持良好势头。2015年,我市的工业发展取得了全省“六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可喜成绩,即: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增速全省第1;规上工业企业户数总量全省第1;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全省第2。成绩令人鼓舞,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九江工业也同样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大的经济发展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在进行深度调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三期叠加”的阵痛还在持续,国家正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影响逐步显现;从我市工业来看,工业增速明显放缓,部分指标增速从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产业层次低,集群集聚集约水平不高,传统产业比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小,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等等。

鉴于我市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委市政府敏税意识到:我市在发展工业上需要提升发展理念,深化工作思路,优化发展路径,完善政策措施,为此,市委市政府确定新工业立市战略,作出制定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决策,并指示由市工信委牵头起草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文件。受领起草任务后,我委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的起草小组。起草前,起草小组在认真学习中央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纲领性文件,及省、市两级《“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工信委党政班子和全体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合拟了草案提纲。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先后多方调研、并召开了30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座谈会及委班子、中层干部讨论会,在形成初稿后,先后征求了20多个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的意见;在成稿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均高度重视,市委杨伟东书记、市政府林彬杨市长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提出修改意见,熊永强常务副市长专题召开调度会,听取各县(市、区)、各市直部门意见建议,并指导修改。起草完成后,又先后征求市四套班子意见、省工信委意见,并根据意见建议再次进行了修订完善,最后经相关程序审核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

“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发布,意味着在九江吹响了决战新工业、聚焦新工业、推进新工业的号角,开启了“全省昂起龙头、沿江走在前列”的新征程,对于九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是贯彻五大理念、推动五化协同的九江实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观在理论上的重大升华,九江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就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要求,以绿色为底色,以开放为路径,以共享为目标,以五化协同为方式的“五大发展”理念在九江的生动实践。

2、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中央强调今年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我们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就是战略上的跟进、战术上的落实。

3、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是落实省委核心举措、争得九江区位匹配地位的具体行动。

“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是省委对江西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核心举措。但就目前来看,与省会南昌,沿江扬州、芜湖等地相比,九江经济总量、发展现状与区域定位还不相称。要争得与九江区位匹配地位,就必须以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确保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及沿江同类城市均速,真正在全省昂起龙头,在沿江走在前列。

4、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是立足阶段特征、补齐发展短板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迈进的阶段,这个阶段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工业主导增长,二是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三是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基于阶段特征和基本市情,必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实现“短板补强”。

5、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是跟进时代发展步伐、构筑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当前,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由沿海向内地、东部向中西部加速推进,面对这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九江必须积极应对,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主动作为,在发展新工业中提前布局。

二、关于文件的主要内容

《决定》共分四大部分,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行动任务和组织保障四个方面确定了九江工业未来10年的目标、路径和措施。

在指导思想上,《决定》提出: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实现工业经济总量与质量“双量”齐升,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形成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展我市工业经济“全省昂起龙头,沿江走在前列”的新征程。

在总体目标上,《决定》提出:努力达到一个总量扩张(全市每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10年累计投资20000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至2020年达到1万亿,至2025年达到2万亿);二个明显高于(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及沿江同类城市的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市工业平均速度);三个基本实现(基本实现产业集群化,基本实现工业集约化,基本实现企业创新驱动)。

在行动任务上,《决定》提出:以实施“五百、五十”工程为基本切入点,突出抓好十大重点任务。

“五百、五十”工程是:每年引进10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00个重大项目,新增100户规模企业、扶持100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100名创新新人才;每年建立10个创新创业平台、建立10支服务企业的产业基金、助推10户上市挂牌企业、创立10个品牌商标、培育10名企业领军人物。

十大重点任务是:一是突出招商引资带动,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每年确保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0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0%以上。二是突出区域产业集聚,优化工业发展新布局,根据各地产业基础、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推动各地在产业发展上差异定位、扬优成势、竞相发展。三是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发展新支柱,围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新能源等五大产业,坚持走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之路。四是突出产业集约发展,创新工业发展新方式,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五是突出新兴产业培育,抢占工业发展新高地,利用5-10年时间,初步形成“5+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2025年达到1万亿元。六是突出传统产业升级,构筑工业发展新优势,聚焦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七是突出创新创业引领,激发工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力争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户以上。八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新后劲,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领工业提速增效。九是完善园区服务,做优工业发展新平台,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实现工业园区迈向工业新城转变。十是突出强化要素保障,提供工业发展新支撑,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努力破解矛盾难题,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组织保障上,《决定》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力量摆布、强化政务环境、强化调度督查、强化考核激励五项保障措施。

三、关于文件的几个特点

《决定》在立足九江工业现状,继承历届党委政府强工战略基础上,根据宏观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新途径和新目标,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的鲜明特点。

(一)在发展目标上,既强调量的扩张,也注重质的提升。

在量的扩张上,《决定》提出:到2020年,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一万亿,2025年再翻一番,达到2万亿。在质的提升上,《决定》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明显高于全市工业平均速度,从2016年起,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至2020年所占比重达到35%左右,至2025年力争达到45%左右;努力提升工业增加值率,从2016年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到2025年达到25%以上,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到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户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到202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户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

(二)在产业定位上,既注重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也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目前,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主要有: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新能源。对这些产业,我市坚持走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之路,加速培育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工业发展的支柱和脊梁,到2020年,这五大支柱产业均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在做大这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我市将引导产业升级改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靠大联强,力争每年全市有30家以上实现战略性重组;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应用和信息改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逐步实现“机器换工”计划;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在努力壮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我市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除坚持发展我市已有一定基础的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电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我市还将瞄准前沿高端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加以培育,重点瞄准绿色光电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筑装配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我市将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每年实施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利用5-10年的时间,初步形成“5+X”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到2025年达到1万亿元。

(三)在区域布局上,既突出重点,推进“T型”崛起,又兼顾其他,促进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在谋划未来九江工业发展区域布局时,既突出重点、又全面兼顾,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工业重点布局在沿江经济带和昌九沿路,推进“T”型崛起;同时根据各地产业基础、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推动各地在产业发展上差异定位、扬优成势、竞相发展,加快形成“一心两翼三板块”的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格局,确保分工明确、合作有序、错位发展。

一心。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庐山区(高科技园)、浔阳区(创新创业园)为支撑,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通讯、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港口物流等产业,引导产业走向中高端,打造新工业发展的核心区。  

两翼。以东部湖区都昌县、星子县及西部山区修水县、武宁县为两翼,充分发挥依山傍湖的生态优势,积极推进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绿色食品、绿色光电、生物医药、有色矿产等产业。  

沿长江东部板块。以湖口县、彭泽县为主体,注重发挥港口、码头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钢铁有色冶金、化工、化纤、电力新能源、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港口物流产业为重点,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的工业集中区;  

沿长江西部板块。以瑞昌市、九江县为主体,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船舶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  

沿昌九南部板块。以共青城市、永修县、德安县以及武宁、星子县部分区域为主体,利用昌九一体的政策优势,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孵化,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轻纺、电子信息、绿色光电、智能电器等产业。

         新闻界的朋友们,九江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市工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恳请大家深入宣传行动计划,推广新工业成功典型和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关注新工业,支持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浓厚氛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