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九江要这样干 !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20-05-09 15:10:58

观看直播回放可以扫描以上二维码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做好脱贫攻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市政府新闻办、市扶贫办联合举办2020年九江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5月9日上午,九江市政府新闻办 、市扶贫办联合召开2020年九江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朱云
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朱云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题发布九江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举办九江市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今天发布主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同时,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扶贫办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来宾和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注九江脱贫攻坚工作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九江贫困程度相对较深,有1个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县、有1个省级贫困县都昌县,贫困村34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3万人,贫困发生率7%。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记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集聚“尽锐出战”的队伍力量,树立“发起总攻”的目标追求,把握“夺取全胜”的时间节点,统筹推进各类问题整改,统筹推进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脱贫,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全市脱贫攻坚呈现出统揽格局更加实化、攻坚氛围更加浓厚、脱贫路径更加清晰、脱贫举措更加有力、问题整改更加扎实、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的良好态势。贫困人口从26.13万人减少到1.49万,贫困发生率从7%降至0.4%,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生活水平明显改观;通过不断强化投入,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347个贫困村实现全部退出;修水、都昌两个贫困县于今年的4月26日如期宣布摘帽,这是我市脱贫攻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九江市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是历史性的、决定性的,总结过往,我们认为成效的取得,一是得益于坚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坚定扛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市委书记林彬杨带头开展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调研必看扶贫,下乡必到贫困村;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谢来发到任以来,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脱贫攻坚,围绕脱贫攻坚每个阶段每项重点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调度,市级其他领导分别担任推进具体工作的“施工队长”,我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1个亿;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坚持以扶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狠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主要领导同志靠前指挥,狠抓落实;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并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可以说,我市各条战线已“拧成一股绳”,汇聚成了最澎湃的脱贫攻坚合力。二是得益于一线干部的倾情付出。我市共选派30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参与驻村帮扶工作,实现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双覆盖,有脱贫攻坚任务的非贫困村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并动员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近3.2万人,数万帮扶干部扎根一线、无私奉献,使我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提高到86.4%,一批曾经“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拥有了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涌现出王晓阳、谭翊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甚至有一些干部永远牺牲在了扶贫一线。也正是由于一线扶贫干部的倾情付出,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落地,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90%适度目标;从2016年至今共完成3.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人员危房改造;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1.6万余名群众搬出了大山,走向致富;三是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坚持自我发力与向外借力并举,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省、市、县三级安排定点扶贫单位近1500个;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市参与帮扶企业达到431家;全市16家商会全面参与了8个县(市、区)重点督战助力脱贫攻坚。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我们深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全市还有1.49万人未脱贫,虽然总量相对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又突遇新冠肺炎疫情,这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只有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是加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通过开展脱贫攻坚“1+3”蹲点调研和脱贫攻坚普查,逐村逐户逐人查漏补缺,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得到解决。二是切实克服疫情影响。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难题,对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充分利用光伏扶贫收益分配新政策,增设公益性岗位,建立完善好收支帐。着力解决生产发展难题。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切实防止农产品积压。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应贷尽贷。三是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落实脱贫成果回查监测、脱贫人口增收发展、防止返贫保险保障、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智志双扶激励约束等五项机制。严格落实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和非贫困县攻坚力度、帮扶力量、投入保障、政策举措“四个不减”,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四是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四排查四提升”行动,统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等问题整改,切实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实现我市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再次感谢新闻媒体记者对九江脱贫攻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发布人 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生
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生介绍修水县、都昌县脱贫退出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由我介绍修水县、都昌县等两个贫困县脱贫退出情况。

江西省共有25个贫困县,其中我市有修水县、都昌县。根据修水县、都昌县脱贫攻坚实际,两县明确在2019年实现脱贫退出。按照《江西省贫困县退出实施方案》和《九江市贫困县退出市级初审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修水县、都昌县于2019年12月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交贫困县退出申请。2019年12月15日至23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门组织了70人的脱贫攻坚专业队伍,根据《贫困县退出市级初审实施细则》要求,分两组对修水县和都昌县贫困县退出进行了认真审核和审查。经市级初审认定,修水县、都昌县“三率一度”等核心指标符合退出要求,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认为修水县、都昌县已经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且未发现任何违反贫困县约束机制情况,于12月31日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20年4月7日至11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对修水县、都昌县开展贫困县退出情况专项评估检查。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别组建的评估检查组,对修水县、都昌县进行实地评估检查。经评估检查组实地认定,两县符合退出标准和条件。

2020年4月2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于都县等7个贫困县脱贫退出的公告》。公告明确,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江西省贫困县退出实施方案》,经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和向社会公示等程序,修水县、都昌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其脱贫退出。至此,修水县、都昌县作为我市仅有的两个贫困县正式实现脱贫退出。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市民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修水县委副书记、县长 张林
答记者问
 

问:修水县在脱贫摘帽后将如何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答:感谢您的提问。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修水的关心关注。

修水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全县建档立卡23311户88710人,其中21571户84609人实现稳定脱贫,1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4%,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已脱贫退出。接下来,我县将严格按照“四不摘”工作要求,持续巩固高质量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继续推行以县处级领导挂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村为主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定点帮扶,做到人不卸甲、马不解鞍,严防松劲厌战。

二是压实责任、严格督导。全县354名第一书记、650名驻村工作队员、8000多名帮扶干部到岗到位,做到人员不变、任务不变、帮扶对象不变,考核力度不减,确保不摘责任、不摘帮扶,队伍不撤、人员不散、力度不降。

三是制定出台后扶规划。特别是加大产业后扶力度,在去年产业直补安排5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3000万元,确保在疫情情况下贫困群众不减收。同时把现有的各项扶贫政策,一以贯之的落实好,确保摘帽不摘政策。

四是制定出台防返贫措施。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对易返贫家庭和人员全部实行购买返贫保险。对扶贫资金和项目实行严格监管,做到摘帽不摘监管。

都昌县委副书记、县长 钟有林
答记者问
 

问:都昌县作为滨湖地区,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现脱贫退出的?

答:都昌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北岸,国土面积26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9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2.1%,拥有鄱阳湖1/3水域、1/4湖岸线,全县24个乡镇中有21个沿湖乡镇,是典型滨湖贫困大县,全县82.6万人口,“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含深度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473户63622人。

“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截至2019年底,全县112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6.9%降至2019年底的0.66%。在2020年4月2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我县脱贫摘帽。

结合都昌实际,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

一是建机制、强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近年来,我县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研究最多、部署最实、调度最密,做到了脱贫议题优先研究、脱贫问题优先解决、脱贫经费优先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六个精准”,建立健全“六项机制”,严格执行“五个一批”,精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开展扶贫“十大工程”,全面压实县乡村组四级主体责任,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各方责任,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个贫困户、每个贫困人口。三年来,我县克服财政底子薄、资金缺口大等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1.67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工作,有力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确保全县村村过关、户户达标。

二是紧贴实际、主攻特色,全面提高两业带贫功能。湖区的特点就是水资源丰富、荒坡地多和光照条件好。为此,我们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大力发展“两茶一水”特色产业和光伏扶贫产业,通过持续发力,创造了两个第一(小龙虾养殖面积12.2万亩、产量2.2万吨、产值5.79亿元,均居全省第一;光伏电站总数650座、装机容量56.01兆瓦,均居全市第一)。荣获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称号。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县光伏电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联结贫困户11023户,占全县总贫困户的63%,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0万元以上,全面消除了“空壳村”。同时,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工程,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稳岗就业。开发61家扶贫车间,利用光伏收益和专岗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5831个,使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充分挖掘鄱阳湖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南峰百合园、徐埠药王谷等乡村旅游景点,让部分贫困户子女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三是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基层基础条件。脱贫攻坚最重的任务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县坚决致力于改变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积极争资争项,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补齐短板弱项。三年来,我县共投入16.58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投入8.22亿元用于实施村庄整治工程、投入1.2亿元用于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1.05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投入2.67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供电通讯设施。现在全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体村民都实现了走平坦路,住安全房,饮安全水,用卫生厕的目标。

四是稳巩固、促提升,全面夯实脱贫质量成效。大力推行“党建+脱贫攻坚”模式,广泛开展建强堡垒、连心帮扶、社会援助、争创先锋等行动,实现“四个增强”:增强“两委”班子、增强党员示范、增强保障能力、增强服务能力。坚持志智双扶,注重提升贫困户的精气神,激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抓引导、浓氛围,坚持镜头对准一线、报纸办到田间、网络遍布全域。送政策、诵党恩,开展“四送”、“三讲一评”、“四大感恩行动”等系列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建制度、重激励,推广“积分制”、扶贫爱心超市和“红黑榜”等做法,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决防止“养懒汉”,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彭泽县委副书记、县长 邵九思
答记者问
 

问:彭泽县如何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减”,确保脱贫质量和成效?

答:省委刘奇书记强调,非贫困县脱贫攻坚要强化“四个不减”,目的是稳定脱贫攻坚举措,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彭泽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两个优先、三个最强、四个保障、五个一遍”:

1.以“两个优先”做到投入保障不减。①资金投入优先,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县财政2018投入专项资金4120万元,2019年增长到5184万元,今年因疫情和收官,增长到8300万元。②项目安排优先。以项目为抓手,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扶贫走,优先向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倾斜。今年为应对疫情已实施扶贫项目23个。

2.以“三个最强”做到帮扶力量不减。尽锐出战,全线出击。①集结最强的力量。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第一书记当先锋,扶贫部门当参谋,行业部门当主力,全县配备160名第一书记、4687名帮扶干部,做到行政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②集合最优的作风。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服从脱贫攻坚、服务脱贫攻坚,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工作的成效。③集中最严的规矩。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严格目标考核,严格督查问责,县级领导领头干、乡镇部门带头干、行业部门牵头干,齐抓共管,全力攻坚。

3.以“四个保障”做到政策举措不减。在“吃穿不愁”的基础上,夯实教育、健康、住房、饮水“3+1”保障。①义务教育。持续加强控辍保学力度,杜绝中小学生因贫失学。2019年发放资助6545人次、557.25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②基本医疗。落实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进一步规范了慢性病报销范围和政策,让贫困户看得起病,又防止“悬崖效应”。今年我们还将着重完善贫困村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体系。③住房安全。全面排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目前全县危房改造仅剩13户正在进行扫尾,6月15日前全面竣工验收。④饮水安全。先后开展三轮贫困户饮水安全检测,全面覆盖5680户贫困户,对不达标的3个自然村进行了及时整改。

4.以“五个一遍”做到攻坚力度不减。即:①全面排查访一遍,乡镇党委书记对所有贫困户全部再走访一遍;②政策落实核一遍,行业牵头部门对政策落实情况再审核一遍;③基础资料理一遍,各乡镇扶贫工作站对基础资料再梳理一遍;④环境治理整一遍,对贫困村村庄环境全面再整治一遍;④系统数据对一遍,扶贫办对系统数据再比对一遍。通过“五个一遍”,抓实抓好“3+1”59个问题整改,确保整改清零、漏项清零、任务清零,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朱云
 
答记者问
 

问: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请问朱云主任,我们九江在消除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我们始终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密切关注疫情给全市脱贫攻坚带来的风险挑战,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明确了26条具体措施和政策意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全力确保我市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就业扶贫,确保贫困群众增收有门路。一是加强用工信息对接。通过微信、电视、短信、“等渠道“点对点”精准发送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开通服务专车,点对点跨省包车输送劳动力。截止目前,全市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贫困户外出务工达10.28万人,占去年底务工人数的95.41%。二是全力保障扶贫车间复产。通过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等方式,多举措推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全市162家扶贫车间已复工152家,复工率93.82%,复工的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1.2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务工数为1290人。三是就近就地提供岗位。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按照国扶办要求,光伏电站发电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今年累计设置公益性岗位1.56万个,其中因疫情新增公益性岗位3274人。扶持各类扶贫龙头企业143家,已复工的扶贫龙头企业143家,复工率100%,吸纳劳动力2.17万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5874人。

(二)抓好产业扶贫,确保贫困群众增收有项目。一是加大产业扶贫扶持力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加大了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项目扶持力度,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2000万重点扶持各地扶贫产业发展,并要求各地今年的专项扶贫资金重点用于发展产业。二是调整扶贫资金项目。为切实减轻疫情影响,我市提前下达第一批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00万元,并及时调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全市各地均出台实施细则,调整优化扶贫资金项目,重点向产业、就业倾斜。各地应对疫情调整优化入库项目434个,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亿元,受益贫困人口6.46万人。三是千方百计化解产业难题。针对全市贫困户产业发展受影响等问题,多方采取措施帮助其解决春耕物资、种苗、资金等困难。截止目前,贫困户发展产业受影响的有1884户,已采取措施全部化解。帮助1150户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超过4000万元,帮助28户贫困户办理了小额信贷延期还贷。针对全市7488家产业经营主体,我们组织力量帮助其复工复产,截止目前已开复工7481家,开复工率达99.9%。

(三)抓好消费扶贫,确保扶贫产品销售有渠道。一是开拓线上销售。为加强扶贫产品产销对接,结合3.15活动,市领导积极参与“百县千品公益助农行动”,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为扶贫农副产品代言。同时驻村第一书记们通过各网络平台、微信群、朋友圈发布滞销扶贫产品信息,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二是做实线下销售。推进消费扶贫行动,依托乡村铺子、江州司马等成熟运营主体在主城区打造一批消费扶贫生活馆,探索“无人柜”消费扶贫模式,持续推进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社区、交易市场(简称“六进”)活动,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组织工会订购扶贫农副产品;我们还出台文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按人均不低于300元的标准,进行扶贫产品的采购。三是化解滞销产品。针对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我们积极引导化解,拓展农产品渠道,并加大信息对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目前已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636.9万元,扶贫产品滞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