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些民生保障 解您后顾之忧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19-09-05 16:28:50
为全方位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九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7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市政府新闻办与市委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9月5日上午,九江市政府新闻办、市民政局联合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人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彭雅平
接下来
 
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本次新闻发布会 的重点内容
 
↓↓ ↓
 
改革开放之后,九江民政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民政工作基础性、专业性、服务型、普惠性的特点日益突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
 
城乡低保标准大幅度提高 率先开展孤儿区域性养育工作
 
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体系建立健全,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80元和25.3元提高到640元和385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6.9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3.5%; 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为1.9万人。
 
流浪乞讨、孤残儿童、残疾人、留守儿童、困难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自愿求助,无偿求助”的救助管理制度取代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 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孤儿区域性养育工作,机构养育孤儿和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200元和800元,中心城区在此基础上再高200元,惠及全市746名孤儿。 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儿童督导员、各村(居)委会设立儿保专干,打造了504个“留守儿童之家”,惠及8.6万农村留守儿童。
 
自2016年起,九江市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累计发放补贴1.5亿元,惠及6万余残疾人。 对生活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发放50元—60元不等的养老服务补贴,惠及13万老年人。
 
提供智慧养老服务 成功打造“爱满人间”慈善品牌
 
截至目前,九江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35家,养老床位达到2.55万张,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72个。 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上线,提供智慧养老服务。
 
殡葬改革取得突破, 目前全市已有12个县(市、区)遗体火化率达到100%。 殡葬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全市已建成具有火化功能的殡仪馆11家,规划建设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297个,已建成933个,在建及建成率达94.9%。
 
福彩慈善显著进步,福利彩票销售额由成立之初的4.7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3.9亿元。 成功打造了“爱满人间”慈善品牌,近五年来,九江市慈善总会共募集慈善款物8435.56万元,另获得中华慈善总会援助价值4563.75万元的药品,救助支出款物9749.6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16万余人次。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市民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科长郭仙林回答记者提问
 
问:刚才我们从发布词中了解了,我市儿童福利自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近年来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答:谢谢你关心儿童福利工作。近年来,我市儿童福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福利机构面貌一新。目前,我市建有市儿童福利院和修水县儿童福利院2处儿童福利机构,永修县、都昌县则在县社会福利中心设儿童部。2011年5月底投入运行的市儿童福利院,占地23亩,总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床位400张,设有医疗、康复、特教等20多个功能室,配套设施齐全,孤儿养育、治疗、教育、康复功能完善。该院被列为全省6个孤残儿童康复训练基地之一,承担着全市及周边设区市机构孤残儿童的养育、康复任务,2018年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单位殊荣。
 
二、率先全省实现孤儿区域性机构养育。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 2018年5月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域性机构养育工作,按照“原地出资,异地供养”原则,28名县级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集中到市儿童福利院代养,全面提高了孤残儿童养、治、教、康水平。
 
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实施意见,就全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负责、形成合力;三是强化组织建设,落实属地管理原则,乡镇普遍明确了一名儿童督导员,村(居)委会明确了儿保专干,乡、村两级定期开展走访和排查,目前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共8万余人,困境儿童7千余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员商桀回答记者提问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请问我市在“老有所养”上有哪些新举措?
 
答:首先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35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98家,民办养老机构37家,养老床位达到2.55万张;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72个,其中: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1个,农村颐养之家(幸福院)481个,基本实现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应养尽养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一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养老市场营商环境。全面梳理养老机构设立行政许可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受理设立许可申请。对公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审批,采取限时办结制,对民办养老机构项目建设一律采取备案制,由项目所在地发改部门实施审批备案。
 
二是出台政策,确保养老服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1月,我局提请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九府办发〔2019〕1号),并草拟了《九江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征求意见当中。
 
三是进一步拓展养老服务供给内涵。积极搭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建设全市统一的12349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对接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升了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拓展便捷式居家养老服务。选择多个县区不同模式的社区养老机构,开展改革试点,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以及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上门服务,初步建立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今年我们将在修水县、瑞昌市等地遴选出15个乡镇敬老院开展转型升级服务试点,向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提供低偿养老服务。着力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惠及全市3.1万留守老年人。
 
 
 
 
市社会救助局负责人谷神初回答记者提问
 
问:从现在到2020年底如期实现脱贫解困只有15个月,时间短、任务重,请问2019年我市对城镇群众脱贫解困有哪些举措?
 
答:首先感谢您对城镇脱贫解困工作的关心关注!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是我们党的对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是我们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的实施意见》(九发〔2018〕14号文),明确2019年工作目标是:“深入推进全市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困难较好解决,保障水平全面提高,脱贫解困能力明显增强。”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我们今年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抓好“扶持谁”的问题上下功夫。按照“凡申请必核对、凡核对必授权”的原则,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严格把好对象准入关。目前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等5个单位及38家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签订信息查询协议,实现数据共享,有效地解决扶持谁问题。目前我市共有城镇低保对象3.7万人,城镇特困645人,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将近650人。二是在抓好“谁来扶”的问题上下功夫。根据《实施意见》明确分工:1.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由民政来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640元,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人每月835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6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70元。2.对于上学难的贫困家庭子女由教育部门落实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学生资助政策。3.对于住房困难的贫困家庭由住建部门落实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的方式,优先提供廉租保障房。4.对于就业难的贫困家庭由人社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和措施,同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于就医难的贫困家庭由卫健和医保来落实疾病应急救助、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等。5.对于贫困家庭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由妇联来落实等。三是在抓好“怎么扶”的问题上下功夫。主要做好两件事,第一,做好建档立卡。第二,做好结对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