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濂溪区专场)
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日期:2022-10-01 14:37:32

图片

发布人

濂溪区委书记、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书记

赵和平  

 
濂溪区委副书记、区长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陶宇俊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专职副书记、
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徐 胜

濂溪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陈 立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协调科科长 杨洋


9月30日下午3:00,九江市委宣传部、濂溪区联合召开九江“非凡十年”新闻发布会(濂溪区专场)。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发布会现场


濂溪区委书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书记赵和平介绍近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六个江西”建设任务,也提出了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要求。不久前,九江出台了《关于聚力“六个江西”建设 打造重要节点城市 开展“十大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请问聚焦以上目标要求,濂溪区采取了哪些举措,如何将上级的部署要求落细落实?


濂溪区委书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书记赵和平回答记者提问


答:濂溪区全面贯彻省委、市委部署,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围绕“六个江西”建设、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十大攻坚行动”狠抓落实,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用融合化的意识抓落实。我们深刻认识到“十大攻坚行动”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在操作层面开展的具体行动。坚持把“十大攻坚行动”作为“六个江西”建设的重要抓手,把我区“六做”总体要求融入其中,把“十大攻坚行动”与双“一号工程”、“项目大会战”等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确保上级各项部署要求落细落实。

二是用项目化的理念抓落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我区“十大攻坚行动”贯彻落实方案,把各大攻坚行动细化实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和举措,推动一个个项目落地,不搞泛泛而谈、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比如,民生补短板攻坚行动方面。在年初的区委全会上,我们就制定出台了“七位”惠民实事方案。当前,正加快推进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区医院、金科华府幼儿园、民办养老院、南山公园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再比如,城市能级攻坚行动方面。我们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15个创文类项目,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果。再比如,省运会筹备攻坚行动方面。加快推进亚朵酒店等13个省运会项目建设,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和城市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切实展示良好省运形象,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用系统化的思维抓落实。为了确保攻坚行动落到实处,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保障。①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十大攻坚行动”总指挥部,我和陶宇俊区长任双指挥长,每个攻坚行动都明确了一名区级领导负责,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②强化调度推进。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扎实做好统筹协调、督查考评、推动落实等各项工作,对各项攻坚任务做到“链条式”推进、“闭环式”管理。③强化考核问效。用好考核“指挥棒”,围绕“六个江西”制定年度综合考核方案,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奖惩,赏优罚劣、奖勤罚懒,切实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濂溪区东临鄱湖,北襟长江,南倚匡庐,素有“京九重镇、鄱湖明珠”之称,辖区自然资源丰富。请问近年来,濂溪区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守住“山、江、湖”这座金山银山的? 


濂溪区委副书记、区长,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宇俊回答记者提问


答:濂溪滨江临湖环山,生态资源富集,守住“山、江、湖”这座金山银山,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近年来,濂溪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具体,做了这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本色”更靓。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特别是铁心硬手抓好大气污染源头管控,2021年PM2.5浓度均值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空气质量优良率93.2%,达到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结合“两河”治理等项目,大力开展重点水域和河湖排口综合整治,坚决守住排口、管住水面、控住源头,推进水质提升达标,2021年长江断面水质达到Ⅱ类,鄱阳湖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


二是打好绿色发展持久战,让“底色”更浓。濂溪区拥有15公里长江岸线、32公里鄱湖岸线,为保护好“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我们全面启动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坚决整治沿江沿湖违占、违采、违建等低效开发行为,拆除、退养养殖场(户)312家、码头10座、泊位34个;我们稳步推进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466名渔民“洗脚上岸”,“微笑天使”江豚频频现身。我们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建成生态绿轴、湿地掠影等景观节点,连续7年获评“鄱阳湖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区”,连续11年获评“全省春季森立防火平安区”。


三是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战,让“成色”更足。对标“三新一高”要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不断转换新旧动能、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动力。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小化工企业出清1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0多家。全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鼓励引导企业改进工艺技术、加强环境管理,提升治污能力,诺贝尔等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


问: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目标要求,我们注意到,在濂溪区第二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了“拥抱数字经济时代”的目标。现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主平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也座落于我们濂溪区。请问濂溪区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区城一体”,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数字经济发展主平台示范引领作用,在县域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胜回答记者提问


答: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濂溪区作为九江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城区,科技城作为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前途无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濂溪区和科技城紧紧围绕发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项目与人才并举,重点搭建“1+4”平台(“1”就是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为主平台,“4”即围绕城区搭建标准厂房类平台、城市综合体类平台、高校合作类平台、闲置国有资产类平台等4类区域数字中心平台),系统实施9大工程,(即空间布局优化工程、产业赛道赶超工程、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数智新濂溪”建设工程、数据市场培基工程、数字技术创新工程、新型数字基建夯实工程、开放合作共赢工程、营商环境提升工程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夯基础。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效率推进科技城建设,新建了总面积60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和新产业综合体一期、二期项目,3平方公里的芳兰湖公园,总长超过50公里的园区主干路网,为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聚产业。围绕主攻、辅助双赛道,采取组团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濂溪区围绕区内标准厂房、城市综合体、高校合作、闲置国有资产等区域数字中心平台,先后引进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华东数港产业园、濂溪数字优客工场、濂溪数字九江学院科技园、终极科技总部大楼暨直播电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数字经济项目;科技城先后引进了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联通中科5G+VR创新产业园、华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京东城市数字产业园等80余数字产业或关联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三是优生态。突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出台《强攻“一号发展工程”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创新发展专项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政策包,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加大产业基金使用力度,切实为落户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扶持。先后荣获江西省2019-2021年度全省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县区、省首批数字经济集聚区、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试验基地、“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区、江西省数字经济科创城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区城一体、城区一家,聚焦打造九江数字经济发展主平台战略定位,以数字经济为首位产业,围绕数字平台建设、数字产业集聚、数字要素强化、数字环境优化等方面,重点在“5020”项目招引上下功夫,力争到2025年,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平台超过200万平米,实现数字经济产业收入超过500亿元,为全市数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濂溪区和科技城应有贡献。


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从事数字经济方面的商界人士来濂溪区和科技城投资兴业!


:濂溪区紧临庐山,文化底蕴深厚,据了解,为了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今年5月,还成功举办了首届品茶会暨九江茶市招商推介会。请问濂溪区在做活做靓环山“珍珠”,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又有哪些打算?


濂溪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陈立回答记者提问


年来,濂溪区依托山江湖城优势,按照“全域景观化、旅游全域化”的思路,以项目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新为方式,做活做靓文旅“珍珠”,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对接全市环庐山旅游规划,先后聘请专业机构,结合我区实际,科学编制了《濂溪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濂溪区研学旅行规划》,努力实现无缝对接、成果共享。制定出台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等奖补办法,持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成功创建了南山公园4A景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新增全省3A级乡村旅游点11个,市级文化产业园1个,星级民宿4家。


二是突出项目引进、文化引航。蓝城庐山田园康养度假村等一批文旅项目签约落户、快速推进;今年已引进星德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园等文旅项目10个,总投资达76.5亿元,通过九江茶市招商推介会,茶市已入驻企业达82家。大力弘扬和传承许德珩爱国主义精神、周敦颐理学文化、禅茶文化、岳飞文化,积极启动中华国学研学基地、禅茶颐养基地、岳飞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设。


三是突出串点引线、宣传引流。发挥滨江、临湖、环山等三大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人文、休闲等三大特色,串联最美岸线、研学旅行、工业旅游等景观节点,推出了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创意举办了“濂溪讲坛”“濂溪茶话”等品牌文旅活动,以及“万里茶道·姑塘满月”、首届品茶会暨九江茶市招商推介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并推出了“德化净土,悠境濂溪”旅游宣传口号,进一步对外宣传好、推介好濂溪。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景区旅游“三箭齐发”,稳步推进姑塘海关、天花井森林公园、周敦颐理学文化生态公园等4A景区创建,全力打造积余村、开天村等乡村旅游特色亮点和精品旅游路线,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努力构建环庐山特色休闲文化旅游圈、沿江滨湖生态文旅景观带。为打造“国际旅游名城”贡献濂溪力量!


:众所周知,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基层治理则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也是制约基层治理整体效能的现实难题。我想知道濂溪区在基层治理上开展了哪些创新的探索?


濂溪区委书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书记赵和平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濂溪区积极探索“三化同步、四位一体、五治融合”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关做法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一是坚持“三化同步”,把创新融入治理中。①管理网格化。推动实现党建网、综治网、疫情防控网等“多网合一”,设立474个网格党支部、1379个网格党小组,实现“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综合)党委—片区或小区网格党支部—院落或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网格全覆盖。②服务精细化。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推行“365天服务不打烊”,提供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共为基层群众办理事项3286件。拟筹建11个城市社区,招聘一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解决部分社区管辖面积“过大”和工作人员“过少”问题。③便民信息化。依托“赣服通”“党建云”及“数字农村”等信息平台,探索“大数据+大视频”数字管理模式,推动便民信息“一键互通、一窗受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二是坚持“四位一体”,把力量聚在关键处。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四方”参与的民主议事、协商办事的治理机制;积极与共建单位、社工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联动,着力解决“家长里短”等千头万绪的事情;累计开展民主协商议事会310余次,解决物业纠纷多、小区停车难等身边烦心事、揪心事620余件,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三是坚持“五治融合”,把善治落在举措里。①强化政治引领。推行“一网格一支部”,让党组织延伸到村(社区)每个网格上,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②强化法治保障。推进“法律明白人”工程,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十里街道新路岭社区荣获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③强化德治教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④强化自治强基。建立治安巡防队、校园志警等群防群治队伍129支,注册登记平安江西志愿者47293人、濂溪志警7138人。⑤强化智治支撑。统筹推进“天网”和“数字地网”建设,织牢视频监控网。建成176个智能安防小区,有效破解开放式小区管理粗放、违法犯罪难打防等突出难题。还通过“视频监控+小喇叭”在线巡查山塘水库,预防青少年溺水事件发生。


问:近年来,濂溪区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请问濂溪区在做好惠民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学有优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濂溪区委副书记、区长,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宇俊回答记者提问


答: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濂溪区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素有兴学育人之风,是先贤教化之地。近年来,全区发展态势迅速,带来了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十年净增10万人,达到38.7万人。一直以来,我区都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学有优教”发展目标,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优”来抓:


一是优先发展。将教育作为民生支出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做到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难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保障。特别是在疫情冲击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我们千方百计优先支持教育发展,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2016年以来,全区财政教育经费总投入超21亿元,年均增长比例8%以上;今年1-8月,教育支出达到2.53亿元,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3%。


二是优质均衡。坚持把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办学条件上,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近7亿元,先后启动教育项目近20个,区三小、浔南小学、德化学校、滨湖幼儿园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积极解决上学座位、托幼园位;在特色打造上,走“体教结合”路子,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篮球、网球等特色学校13所;在教学环境上,完成105个校舍维修改造及教育设备购置,全面实现校园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三个100%”目标。近年来,全区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并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等荣誉。


三是优秀师资。千方百计夯实师资力量,充分激活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近三年来,通过平台招录、免费师范生安置和人才引进等渠道,先后补充了276名紧缺学科教师,使学科结构得到优化。同时,全面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总体目标,不断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是优化教学。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严格落实“双减”要求,不断加强“五项管理”,各中小学严格执行课后服务“5+2”政策,为全区近3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课后服务,解决了家长接送的难题。依托市直名校和区内大专院校优质资源,加强集团化办学,建立以优质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共同体,实现了管理互动、资源共享、活动同步,推动全区教育质量整体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