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筑牢农村文化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这是脱贫攻坚系统工程中文化扶贫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努力创新机制,做好文化惠民文章,加快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力我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高位推动,提升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发展的红利。截止到今年5月,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64亿元,扎实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基层文化阵地得到全面夯实,基本建成了“市有八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租界博物馆、周敦颐纪念馆、非遗展示馆和艺术剧院,其中,租界博物馆、周敦颐纪念馆、非遗展示馆为新建项目),县有文图博美四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四级全覆盖的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全市15个图书馆、15个文化馆全部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新建、改扩建、整合设置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2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059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现有文体广场2092个,乡村文体广场覆盖率达96.2%;投入450余万元建成“文化九江云”数字服务平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统领,把全市1897家农家书屋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文化服务体系,巩固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数字文化设施和无线WiFi全覆盖;推动“村村通”向“户户用”升级,有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意愿的群众,都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
二、因地制宜,扎实有效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和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标建设为抓手,加速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九江市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十个一”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五个一”的标准,推动县、乡、村各级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场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对部分祠堂、旧民居、老办公楼、老校舍等加以修整改造,因地制宜地加强对贫困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合理利用,补齐各类设施设备,更好满足群众学习娱乐健身等各项文体活动需求。加快推进市、县、乡(镇)、村级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维修服务方式,确保户户通正常通、长期通。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村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每个乡镇每两个月送演出一场,每个村每月送电影一场。增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教育读物的采购,近三年来,累计为全市农家书屋书籍更新各类书籍40余万册。截止目前,包括修水县和都昌县在内全市所有县区建成合格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比例超过95%,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三、创新形式,打造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活动品牌
充分发挥九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民间文化活动品牌,深入实施“八个一”文化亲民工程,积极打造“寻庐”文化品牌;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打造全民阅读活动品牌;组织“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广场文化活动,打造“魅力九江文化广场”活动品牌;让基层群众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走进剧场享受高雅艺术,打造“百姓剧场·雅俗共赏”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打造“七彩九江·文艺大篷车”延伸服务品牌等。全市还涌现出“修河之波”“双井之春”“庐山之夏”“浔阳一家亲”“南山欢歌”“千人同跳一支舞”等一大批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近年来,还充分利用采茶戏、宁河戏、西河戏、丫丫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种,编排创作《不能落下你》《党的扶贫政策好》《脱贫光荣》等一大批留得住乡愁、接地气的文艺作品,通过送戏下乡等形式进行展演,让文化甘霖浸润人心,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拔掉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
文化扶贫是由“表”及“里”的一项工程,不仅可以改变贫困地区“面子”,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能使“里子”慢慢变化,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改变精神面貌,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提振脱贫致富的信心。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加强工作,不断完善和丰富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气、惠民富民的协同作用,为我市高质量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202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