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防震减灾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稿
市防震减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杜才军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九江市防震减灾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市防震减灾局,向与会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防震和减灾两个方面,就公众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向社会进行公开发布。
(一)防震更加注重在平时。
一是工程性防御。简而言之就是“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历次震害表明,房屋倒塌是产生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农村,建房缺乏规范化管理,房屋质量差,因此,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全市所有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均必须依法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的审批,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其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还需要提高标准设防。一百米以上高层建筑工程,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及核废料处理工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质生产和仓储设施工程,及重大公路、铁路桥梁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二是非工程型防御。这是抵御地震灾害的第二道防线。完备的应急预案、功能完善的避难场所、科学的宣传教育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力手段。
我们结合现有公园、广场、绿地等场所,秉承“平灾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应急供水、供电、排污等应急功能,推进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平时可供市民休闲娱乐,在震时能够妥善安置灾民,如遇突发地震,市民也可以在避难广场避震。目前,全市已建成37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区)均有较高标准的地震应急避难广场,其中中心城区濂溪区的南山公园广场属国标I类、浔阳区的和中广场、白水湖公园和站前广场属国标III类、柴桑区的市民广场标准较高、功能较完善。
(二)减灾重点体现在震时。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是全市在应对地震时的指挥领导中枢,成员包括军分区、防震减灾、民政、公安、消防、交通等34个部门。
发生地震时,抗震救灾指挥部能够通过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迅速判定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预判灾情损失情况,并据此启动《九江市地震应急预案》,迅速召开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研究科学可行的救灾方案和调度方案。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依照预案自动转入应急状态,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市抗震救灾工作,成立并派驻现场指挥机构。对县(市、区)正在进行的先期处置工作全面接管,实行统一指挥、组织和协调。并根据需要,设立抢险救援、群众生活保障、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社会治安、地震灾害调查及灾情损失评估、建(构)筑物安全鉴定、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等工作组。各工作组根据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全市的地震应急救援抢险工作。
在震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会及时深入调查地震受灾范围、受灾人口、基础设施破坏、环境影响情况等,及时对地震发震构造、工程结构震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城市整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使城市的新建工程能够避开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断层或进行针对性的措施。
今年,九江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出台,为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工作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总体要求,逐步落实“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完善法制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宣传培训教育机制,加大防震减灾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努力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努力提升全市地震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努力提升全市综合防御能力。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防震减灾,重点在防,核心是减。汪洋副总理曾指出:“宁可备而不震,不可震而不备”。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和关注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服务保障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市防震减灾局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内容
问:地震发生前是否有地震前兆现象?
答: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①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②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问:九江地区的震情概况如何?
答:我省相对全国来说,不算地震多发区,但是九江在全省来说又的确算地震多发区,它处于襄樊广济断裂带和郯庐断裂带的交汇处。近25年,我市就分别发生了1995年的瑞昌4.9级地震(4.15),2005年的九江—瑞昌5.7级地震(11.26)和2011年的江西瑞昌—湖北阳新4.6级地震(9.10)三次较大地震。
问:都昌县为人口大县,为何避难场所数量相对于湖德安等县相对较少?
答:避难场所是结合本地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场所建设的,是根据国家应急避难广场的标准申报认定的,要求完善应急供水、供电、排污等应急功能。与地域面积大小无关。
问:地震来了该如何进行有效避震?
答:答:地震来时,住平房的居民可迅速躲避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高压线、广告牌等;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正在教室上课或工作场所工作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问:我市有哪些大震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各部门如何沟通、配合?
答:我市制定了《九江市地震应急预案》,当地震发生时,会根据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等情况来决定是否启动市地震应急预案。当启动预案时,抗震救灾指挥部会第一时间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救灾方案。根据预案,设立九个工作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问: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几点几分”。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遇到谣言传播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问:全市地震应急场所有没有相关规划,进行合理布局?
答:应急避难场所已列入市城市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也对该项目进行了布局,将在现有的避难广场上,进行完善升级改造,积极申报省、国家项目。
问:地震来临前能否进行预报,并提前疏散群众?
答: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对中长期地震预报有一些成效,但是对短临地震预报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还做不到那么精确。预报地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地震是在地下发生的,不能直接观察,更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尚未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