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位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九江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7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市政府新闻办与市委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8月29日上午,九江市政府新闻办、市委改革办联合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一起来看看吧。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刘海波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本次新闻发布会
都介绍了什么重要内容吧
市委改革办从以下七个方面介绍了
九江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激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着力构建“5+1”千亿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园区创新发展,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九江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百强,1平方公里科创园实现县级全覆盖。深入推进创新驱动“5511”工程,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大,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成效明显,荣获“全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先进设区市”。九江市被列为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唯一试点市。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着力强化“五大集团”专业化投资和资本运营能力。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10家企业先后挂牌“新三板”,九江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我市企业主板上市零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跑”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稳步推进“一照一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开放型经济走在全省前列。着力打造区域航运中心,九江综合保税区获批并加快建设,九江海关纳入全国通关一体化,粮食、木材、肉类指定口岸建设有序推进。稳步推进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庐山设市、星子撤县,终结长期以来“一山多治”局面。推进九江县撤县设区,全面理顺八里湖新区管理体制,推动中心城区建设向赛城湖挺进。统筹推进庐山西海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区和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加快赣江新区永修、共青组团改革创新发展,推动共德永一体化联动发展。
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着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沿江小化工企业三年出清计划,深入开展长江入河口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沿江非法码头整治成果,强化岸线资源管控利用,实施岸线复绿补绿增绿工程,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全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最美长江岸线”。深入实施“净水、净空、净土”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功获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与三峡集团合作投资近百亿开展城市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改革经验入选《新闻联播》。着力打造河长制湖长制升级版,扎实推进最美鄱湖岸线、最美西海岸线和最美修河岸线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集成推进生态立法、生态检察、生态审判、生态执法和生态司法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以庐山为龙头的“两圈两带”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三、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林权、水权、房权、宅基地登记确权,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达4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突出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金融、保险、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成功举办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涌现了黄溪村、黄土岭村、易家河村等一批发展典型。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输血”和“造血”结合,探索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四、持续深化民主法治改革,着力构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立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积极开展地方立法改革,制定出台《九江市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九江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九江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立法速度和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创新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化民主评议电视问政活动,探索建立“发展导向、委员主体、各界参与、媒体问政、以评促改”民主评议监督新路径。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进群团组织改革走深走实。全面完成市县党政机构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践行“枫桥经验”,打造了“浔城志警”“一村一辅警”“智能安防小区”“封江控湖”等一系列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平安九江、法治九江建设,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网络体系。
五、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发展。
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构建了市有八馆一院、县有文图博美四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中心的四级全覆盖的文化设施服务新格局。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创新推出“菜单式”文化服务模式,推行“五送五进”惠民活动,搭建了“九江文化云”数字化服务新格局,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强化社会信用监管,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网络环境日益清朗。
六、持续深化社会民生改革,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盼。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药分离、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改革举措全面落地,努力打造与健康九江建设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成功接入全国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了全域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创新保障房供给机制,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群众多层次居住需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户籍“一元化”改登工作,开展身份证异地办理省级试点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进出入境证件办理“一站式”服务。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电子监管平台,构建涉农项目资金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积极推行“弹性上下学”改革,课后“三点半现象”得到较好解决。
七、持续深化党建纪检改革,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新气象。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人才新政30条,建成院士工作站39家,建站总数全省前列。规范“内挂外跟”干部培养机制,大力开展“三派三服务”活动。建立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出台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党委领导反腐败的工作机制、决策机制和实施举措。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探索开展民主生活会质量评估工作。大力推进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年”行动。
问
●
答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市民关心的话题向市委改革办的同志提问,请继续往下看!
答记者问环节
问:刚才发布词中提到,九江市近年来的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请问九江市在抓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为把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抓好抓实,市委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推进体系。市委深改委对全市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改革专项小组、各改革责任领导、各改革责任单位对本领域本部门改革的推进落实负总责,市委改革办发挥改革中枢作用,对全市各地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齐抓共管、持续用力的责任链条。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牢牢抓实改革的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为六个“实”:一是谋划实。坚持立足市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管用原则,以破解发展中的长远问题、全局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为重点,每年年初谋划一批具有突破性、创造性、先导性改革项目,合理摆布改革任务。二是方案实。每项改革方案出台前,都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并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方案内容要求做到“目的明确、方向清楚、任务具体、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决不搞表象式改革、应景式改革、盲目式改革。三是推进实。加密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委改革会议精神,及时研究审议具体改革方案,及时听取改革推进情况汇报,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为打通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还建立了市级领导领衔重大改革项目机制,以市领导亲自挂帅来推进改革落地生根。四是调度实。在组织推进层面,市委深改委、各专项小组和各改革牵头单位发挥各自协调推进功能,分级调度各项改革项目,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任务落实层面,建立台账调度机制,将每项改革任务都落实到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和成果形式,实行销号处理。五是督察实。督察是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的关键举措。每年制定督察计划,明确各改革责任主体的督察任务,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开展跟踪问效,做到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六是考核实。发挥改革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设置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搞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各地各单位实施分类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问: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加大了探索创新力度,各地改革经验层出不穷,亮点纷呈,不少改革品牌成为当地的“代名词”。比如,一说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就知道是北京,一说到“最多跑一次”就知道是浙江,一说到农村“三变”就知道是贵州六盘水。请问九江市有哪些改革已成为本地特色标志?
答:近年来,我们把培育改革典型和打造改革亮点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九江改革品牌。这里我列举三项:一是武宁县的林长制改革。这项改革是继河长制、湖长制之后,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市向全省乃至全国贡献的重大改革经验,“林长制”改革内涵丰富、效果明显,今天我们特别邀请武宁县林业局局长肖兵同志,等下由他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二是我市探索建立的市县乡村户五级涉农项目资金电子监管平台的改革。这项改革打破部门之间和县乡之间“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将所有惠农政策、资金项目、运行流程、发放对象等全部在平台开放发布,通过前台晒、后台比,给涉农项目资金装上“背后的眼睛”。这项改革全省首创、全国不多,引起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三是我市正在推进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国被列入该项改革试点的只有三家,分别是江西九江、上海崇明岛和湖北武汉。我市以此为契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探索绿色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沿江各县(市、区)正在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升级版,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我市长江沿线各地去看看,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九江具有特色的改革项目还有很多,刚才主发布词中也点到了,下步我市还要在这方面下更多功夫。在市级层面,重点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系统谋划,集成发力,推出一批标志性的改革品牌。在县级层面,采取“一县一点”的方式,各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每年精选一项优势改革项目进行重点打造,形成各县特色的改革主导品牌。
问:今年5月份,习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了江西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为落实这一重要要求,九江市下一步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做好改革工作?
答:习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的要求,并明确指出“江西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改革亮点,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上抓创新、抓落实”。九江市以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为遵循,将重点围绕这四个方面,系统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举措创新,形成改革的“集成效果”。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以“共抓大保护”为总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大力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示范区,加快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升级版和鄱阳湖、庐山西海、修河最美岸线。聚焦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改革。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总目标,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发挥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等新要素的支撑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在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民生改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最操心的、最烦心的事。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打造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武宁县以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方式在全国首创“林长制”,在九江乃至江西的改革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那么,请问肖局长,您能谈谈林长制的主要做法吗?
答:武宁县是江西唯一一个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的县(市、区)。2017年4月,武宁县正式实施林长制,主要做法就是通过实施“护绿、增绿、用绿”工程,巩固“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改成果,实现“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
一是护绿。①实行“禁伐二十年,呵护原生态”,全县封育面积达345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83.9%。②投入10.6亿元,建设了生态移民安置区,目前有11454名深山区、生态敏感区的林农搬入居住。③投入659万元在全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安装20个森林资源视频监控点。④对全县76个古树群落和950株散生古树全部实行“网络身份证”管理和党员挂牌保护。⑤成立了武宁县林业检察室、环境资源审判庭,探索环境资源案件生态修复判决。
二是增绿。①每年开展领导干部植树活动,营造国土绿化氛围,近两年完成造林6.61万亩。②鼓励社会主体在荒山开发种植油茶、白茶、香榧、山核桃、杨梅等基地达到近6万亩,实行了“万亩荒山披绿装”。③按照人均1亩、每亩2000元的奖励标准,鼓励贫困户发展油茶2.68万亩。④对我县境内220国道和305省道沿线荒坡荒地,实施“四化”建设,打造了两条共计140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
三是用绿。①加大林地经营权流转,全县共流转9614.3亩。②出台了《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乡村民宿。③大力发展林果、林药、林禽、林花、林蜂、茶叶等林下经济产业。
与此同时,做到“三个保障”:
一是人员保障。建立“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体系。“一长”:882名县乡村三级书记分别兼任林长。“两员”:60名林业工作站人员兼任监管员,800名村聘乡管的生态管护员。
二是制度保障。出台武宁县“林长制”护林员管理办法、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等10项管理制度。
三是推进保障。建立林长制联席会议,设立了林长办,实行了“列”清单、“督”进度、“评”成效、“审”资源、“建”微群的运行机制。
问:武宁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是省市的一面旗帜,特别是林长制改革经验,倍受广泛关注。那么,请问肖局长,林长制推行后,有哪些亮点和成效呢?
答:林长制推行后,确实离不开各界各级的关心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主要亮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的关心和支持。2018年9月19日至20日,全省林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武宁县召开。武宁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2018年“林长制”入选了九江市“全市十大亮点工作”。二是媒体的关注和肯定。2018年8月22日,中央电视总台“改革开放再出发”栏目组来武宁县采访“林长制”经验做法,同时中宣部“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大型采访团、《当代江西》杂志社、《江西日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绿色时报》等先后来采访报道武宁县“林长制”推进成效。三是各地的交流与学习。全国各地共有安徽、广西、湖北、山东、湖南、黑龙江、贵州等7省60多个兄弟县市慕名前来武宁县学习考察林长制工作。
主要成效表现在“三个更”上:
一是山更青了。与2015年同期对比,森林资源实现了“一减少三增加”,即:破坏森林案件减少了32%;林地面积增加了6.3万亩,达到411.3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39个百分点,达到75.49%;森林蓄积量增加了260.9万立方米,达到1720.9万立方米。
二是权更活了。推进林地经营权流转改革,颁发了全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实现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零的突破,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全县建立林业示范基地96个,林业专业合作社56家。
三是民更富了。加快森旅融合步伐,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省4A级乡村森林旅游点3个、3A级乡村森林旅游点9个,创建了一批省级“森林养生基地”、“森林体验基地”。2019年上半年,实现森林旅游接待人数36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8亿元。通过发展山居民宿、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林农由过去“卖木头”华丽转身为“卖生态”,收入成倍增长,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事实证明
全面深化改革是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
是推动九江发展的制胜法宝
市委改革办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锐意进取抓创新
凝心聚力抓落实
加快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更大步伐
全力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
奋力谱写新时代九江改革发展新篇章